香港昂船洲污水處理廠化學輔助一級污水處理利用紫外光,臭氧,氯氣消毒的可行性研究
為著繼續努力改善本署的排水系統,以對環境採取負責的態度處理廢水,渠務署研究及發展組現正考慮其他消毒方法將各類經處理的污水消毒,這些污水包括經化學輔助一級污水處理程序及生物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的污水。
目的在採用一種有經濟效益而符合環境標準的方式的消毒技術。
正在勘測的消毒技術包括紫外光照射、臭氧過濾、加氯/除氯及薄膜過濾法。選用的技術須視乎多種因素,包括在考慮到將接受消毒的污水的水質後有關技術達成規定的消毒目標的能力、可能形成的不良消毒副產品、土地需求及建設和運作費用。 一個大型紫外光照射消毒系統於1999年啟用,用以處理來自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的污水。該紫外光系統包括有520部中等壓力高亮度紫外光燈,所需土地總面積為120平方米。每日處理80
000立方米的二級污水。消毒的目標是達到經處理污水大腸桿菌含量每月幾何平均數值為每100毫升在100個或以下。
1999年曾進行了一次對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處理的化學輔助一級處理污水作臭氧消毒可行性研究。研究結果認為,使用不同的臭氧劑量率及處理經化學輔助一級處理污水的接觸時間可以達致不同的消毒目標,並且沒有產生太多不良的消毒副產品。
當局亦注意使用氯氣進行消毒的問題。經加入氯氣的污水會以除氯方法,進一步減少或除去任何在加入氯氣後留下的殘餘氯氣。這種消毒技術在美國已廣泛地使用。赤柱污水處理廠已定於2000年進行全面的廠房試用加氯氣/除氯氣試驗,對該項技術用於二級處理污水以達致消毒的目標,並且減少經消毒的污水中的殘餘氯氣方面作出評估。
|